-
理工类院系
-
-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统计学 金融数学
-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信息安全 物联网工程
- 化学学院 化学 应用化学
- 物理学院 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测控技术与仪器
- 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
- 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自动化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生物医学工程
-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材料化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(国际化班)
-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工业设计 机械工程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
-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交通工程
-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水利水电工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
- 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制药工程 冶金工程
- 建筑学院 建筑学 城乡规划 风景园林
- 管理工程学院 工程管理 物流管理 工业工程 电子商务
-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工程 生物技术 生物信息学 植物科学与技术
- 力学与安全工程学院 安全工程 工程力学
- 生态与环境学院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
-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地理信息科学类 遥感科学与技术
-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
-
人文类院系
-
- 商学院 经济学 经济统计学 金融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会计学 财务管理 工商管理
- 旅游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 酒店管理 市场营销
-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社会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 国际政治
- 法学院 法学 知识产权
-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汉语国际教育
-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学 广告学 广播电视学 网络与新媒体
- 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 英语 俄语 日语 德语
-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
- 教育学院 教育学 应用心理学
- 哲学学院 哲学
- 历史学院 历史学 考古学 世界史 人文科学试验班
- 信息管理学院 图书馆学 档案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
- 体育学院(校本部) 体育教育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
- 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(含声乐、器乐) 音乐学 舞蹈学(含艺术舞蹈、国标舞)
- 美术学院 绘画(含国画、油画) 雕塑 视觉传达设计
- 书法学院 书法学
- 医学类院系
- 综合院系中心
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致力于传统能源的利用、新能源的开发,及如何更高效地利用能源。它是一个宽口径大类专业,专业对应“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”一级学科,入选了2020年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和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。
本专业面向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,培养基础扎实、知识面宽、勇于求实、创新实践,具有一定工程素养和国际视野的能源转换与利用及相关领域的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。学生系统掌握能源高效转换利用、动力系统及自动化等方面的专业知识,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、人文素质和开阔的国际视野,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、自主学习意识、自我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。专业在教学中贯彻“厚基础、宽专业、强能力、高素质”的基本原则,以能源开发和节能减排的热能工程为主体,以制冷与低温、自动控制为两翼,加强工程基础知识、基本技能的训练,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较宽,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。毕业生能在能源电力、制冷低温、采暖空调、汽车、环保、电子信息、化工、铁路等行业从事工程设计、运行管理、技术开发、市场营销、科学研究及教学等工作。
本专业主要开设的课程有工程热力学、传热学、流体力学、理论力学、材料力学、锅炉原理、汽轮机原理、热力发电厂、制冷工程原理、制冷与空调装置、制冷压缩机、工程制图、机械设计基础、电工学、控制工程基础、能源与动力测试技术等。
专业依托的“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”一级学科点为河南省重点学科,拥有博士、硕士学位授权点,设有博士后流动站。目前在校本科生约300名,研究生60余人。本科学制四年,获工学学士学位。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8人,其中教授4人、副教授6人,河南省“百人计划”人才1人,具有博士学位者15人,具有一年以上国外学习、研究经历的6人。学科拥有工业节能技术与装备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换热设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、新能源清洁利用技术与节能装备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、生物质转化技术与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等科研机构。
专业本科毕业生保送研究生比例约为15%,主要保送到浙江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、中科院大学等知名高校,考取研究生比例约为30%,还有部分出国深造。毕业生就业领域宽广,就业层次高,就业率在72886必赢欢迎光临一直名列前茅。自2001年招生以来,毕业生主要去向为国内大型骨干企业,如:大唐、华能、华电、华润等电力公司及下属研究院、电厂等,上海电气、哈尔滨电气、东方电气等发电设备央企,各省电力试验研究院,宇通汽车,格力电器、美的电器、海尔电器、海信电器、新飞电器等知名制冷企业,以及各电建公司等等。一大批毕业生已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。